首楞严经讲解:深入剖析经文精髓,领略佛教智慧之光

编辑:admin 发布时间:2024-04-24 浏览:560次

首楞严经》解说 第五讲 讲师: 释慧祥法师 释慧祥法师 日期 2007年1月7日

请双手合十!请用心念三遍 "南无阿弥陀佛",祈求上师加持,愿我早日开启智慧之眼,了知诸法实相,直上菩提,普度众生。并说 "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,我已闻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。" 愿法界一切众生,未种善根者,得种善根;已种善根者,善根增长;善根增长者,发菩提心;已发菩提心者,菩提心不退转;菩提心不退转者,速疾成佛;成佛者,普度众生,无有障碍。愿我的弟子们(我自己的名字)业障消除,福慧增长,身体健康,家庭幸福,事业有成、 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,生生世世见闻佛法,随顺佛陀修行,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,成熟众生。各位佛友 上次我介绍了《首楞严经》的书名--"首楞严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菩萨万行开示"。现在,我想解释一下《首楞严经》的全部含义。

在讲解时,我将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进行,所以我希望大家准备好一本《首楞严经》,以便在我讲解《首楞严经》的意义时可以随手翻阅。如果你没有《首楞严经》,但有 CBETA 电子佛经,那就更好了。如果你有 CBETA 电子佛典 2002 版,那就更好了。正因为如此,你可以与我同步深入学习《首楞严经》。不过,如果您没有以上任何一种,也没关系。没关系,只要仔细阅读我今天的说明就可以了。课后,您可以免费下载或索取《CBETA 电子佛典》(大幅面)。如果您有电子佛典,请使用 "修罗三摩地 "查看。并对其进行排序。然后你就能看到我看到的信息了。

就是这样!我们开始吧。

问:佛陀为什么要宣讲《首楞严经》?答:佛陀宣讲《首楞严经》是因为阿难尊者邀请他这么做。

二、问:阿难尊者为什么要请佛陀说法?答:《首楞严经》中记载:"阿难乞食时,经过一个淫秽的房间。他遇到了大幻术师摩登伽女。她以第一梵天的 "娑婆地藏咒 "占据了淫秽的座位。她用淫弓触碰戒律,准备毁掉戒律。地藏王菩萨知道她已被淫欲所惑,......。这时,世尊 ...... 念起了神咒。地藏王说:"好,好,好!"于是,地藏王 "嗡 "的一声,将那 "淫弓 "打落在地。邪咒熄灭了。地藏王阿难和摩登伽回到佛陀身边。阿难见到佛陀,叩头流泪。他为自己从无始以来未能悟得大道的全部力量而感到遗憾。他恳切地请求道:'十方佛来证菩提,妙须弥、三摩地、禅那第一方便。当时,十方世界有许多菩萨、大阿罗汉和佛陀。他们都很乐意聆听。退坐默然承圣意。" 从经文中可以看出,佛陀是因为阿难尊者的邀请而说的《首楞严经》。而所请之法是 "如来十方得菩提,妙住三摩地,禅那初方便"。

诸佛之友 我们应该知道,要证悟无上菩提,就要圆修 "妙三摩地、三摩地、禅那"。

三、问:什么是 "须摩、三摩地、禅那"?智吉祥笑着在山灵水秀的脖子上挂了一个哈达:"扎西德勒!" 答:关于这一条,我们要依据《圆觉经》的经文来解释和说明。因为《首楞严经》没有解释这三个字。很显然,当时的阿难尊者已经理解了这三个字。

问:《圆觉经》是如何描述 "总持、三摩地、禅那 "的?答:《圆觉经》中记载:(a)《奢摩他咒》:"修多罗大圆满觉经""善男子。若诸菩萨悟清净觉。以清净觉心 以静为行 以清净心为行 通过澄明一切念头,他们觉悟了意识的扰动。寂静的智慧产生了。从这时起,身心之物将被永远消除。然后,一个人就能发展出内心的寂静和轻盈。由于这种寂静,佛陀等十方世界的心就会出现在中心。就像镜子中的影像。这种促进者被称为须弥山"。由此可见,修习须摩提就是要学会做一面镜子,开发我们的 "大镜智慧"。此外,正如同一经文中的偈语所说:"寂静为须弥,如镜照万象"。圆满觉悟经》中所载的三摩地修行效果和顺序的另一个例子是 "善男子。若诸众生修三摩地。先取初静,不思不觉,而后证悟。从一身初静止到证悟一世界,亦复如是。善男子。如果意识遍布一个世界。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存在,他有(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,第 842 页,第 921 页,B8~11) 由此可见,三摩地的修行是以十方十世界诸菩萨的愿力为种子,让我们学会观想。我所说的观想是指,如果我们想要使某种现象产生,我们可以使其安全、有效、无后果地产生。如果你想让一种现象持续、改变或消失,你也可以安全、有效、无后果地让它持续、改变或消失。这就是 "幻觉"。由此可见,学习三昧就能 "造净土,度众生"。换句话说,就是学会观想身心内外的一切境界。而且是按照佛和菩萨的幻化来学习的。因此,学习幻术一定是安全、有效、没有任何后果的。(c) 禅那: 圆觉经》云:"善男子。若诸菩萨悟清净觉。以清净觉心,不取虚妄及一切清净形相。了知身心皆是障。无明与觉悟不依一切障。他们始终超越阻碍和障碍的境界。受界与身心。它们在尘境中。犹如器中钟鼓。声从外来。烦恼与涅槃无碍。然后,你可以发展正因为如此,在《首楞严经》中,阿难尊者自知因摩醯首罗女的因缘而修行不足,想知道如何才能证得无上菩提。因此,他 "恳请十方诸佛,以妙须摩、三摩地、禅那,第一方便,证得菩提"。诸佛之友 我们的修行必须一直进步,一直进步,真正直至成佛。如果我们还没有成佛,就一定会不自在。所以,成佛叫做 "得大自在"。

那么,成佛之后要做什么呢?正如《维摩诘所说经》中维摩诘菩萨所说:"虽得佛道,转*轮,入涅槃,不舍菩萨道,是菩萨行。"(CBETA,T14. (CBETA, T14.

o.475,p.545,c28~29)可见,即使在成佛之后,仍然要继续行菩萨道。以度众为因。

以释迦牟尼佛为例。佛陀成道后,到处向大众传播佛法。例如,"世尊告诸比丘。佛陀出现于世时,将行五事。何谓五事。一者,转*轮。二者,当父母。三是为无信者立信。四是发菩提心。五是教化未来佛。若佛现世。我要做这五件事。是故。比丘们 对佛慈悲。是故。比丘们。如是学。"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做了什么?在《中阴闻教得度经》中,"佛舍身命,今取灭度。入中阴身教化众生"。(中阴经》,T12.

o.385,p.1058,c19~20)可见,释迦牟尼佛入灭后,到中阴界教化众生。再次,释迦牟尼佛在中阴界以不同的名义度化众生。例如,《中阴经》中说:"中阴众生相,如化自在天。自此释迦牟尼名灭。妙觉佛已现世"。(CBETA,T12.

中阴身》(O.385,第 1059 页,B15~17)。妙觉如来度完中阴众生后又做了什么呢?中阴经》说:"尔时妙觉如来入寂灭三昧。他想去其他世界看看自己的成就。无数的众生都很热情。他如比丘入四禅。心静无饥渴。善法不失本愿心自庆"。(CBETA,T12.

o.385,p.1070,a25~28)可见,它仍在继续教化众生。所以我说,佛以度众生为业,以度众生为乐。

首楞严经讲解:深入剖析经文精髓,领略佛教智慧之光

因此,佛友们,不要以为佛陀圆寂后就消失了。你们要常思佛陀,常见佛陀,常依佛陀教法。佛没有一定的形象,但只要心中念佛,就已经得到了佛的保护,就应该向一切境界学习,安全、有效、无忧无虑地利用一切境界。这才是帮助自己和众生迈向无上菩提的正确途径。诸佛之友 念佛学佛,成佛度众生。所以,我们现在学习《首楞严经》,就是要学习如何成佛。

问:阿难问:"十方佛来证菩提,妙总持、三昧、禅那,第一方便。"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什么?答:《首楞严经》记载:"尔时世尊在大众中。他把金臂放在阿难的头顶上,对阿难和大众说:"你们都是我的弟子。他告诉阿难和大众:'有一三昧名曰'大佛顶首楞严王',有万行,十方佛门妙庄严道外。'"仔细听。由此可见,佛陀是在教导阿难和大众如何利用一法门直入无上菩提之法。正因为如此,这个法门能够使万物坚固,所以被称为 "修罗摩"。

六:什么叫 "三摩地"?答:"三摩地 "是梵文 samadhi 的音译。问:梵语 "三摩地 "是什么意思?答:梵文 samadhi 的意思是 "正定"。梵语 "三摩地 "还有其他译法吗?答:有。例如,有时译为 "三昧"、"三摩地"、"三摩地"、"正定"、"等持"、"等持"、"等持"、"等持"、"等持 "等。问:"九次第定 "算不算 "三摩地"?答:"九次第定 "还不算 "三摩地"。三昧"?答:如果一个人在修习 "九次第定 "时能够 "无妄",就可以被视为 "三摩地"。如果有妄念,就不算是三昧。

十一. 问:有没有经文可以证明这一点?答:有。例如,《首楞严经》中说:"佛告阿难:'世间一切修行人。虽得九种妙定。他们也不能证得阿罗汉果位。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错把生死妄念当成了真实。'"因此,即使你们获得了很多知识,但还没有获得圣果。

十二. 问:如果有人想修三摩地,但有妄念,会发生什么情况?首楞严三昧经》中有如下佛语 "汝修三昧,本出于尘劳。若不除去色心,则不能出尘。即使你有再多的智慧和禅定,如果你不戒除淫欲,也会堕入魔道。淫欲不除,必堕魔道。上品魔王,中品魔民,下品魔女。这些魔王也有弟子。据说他们每个人都走上了无上觉悟之路。我死后,在末法时代 世间会有很多这样的魔王。他们修习欲界善知识。他们使众生堕入爱的深渊,迷失菩提之道。您教导世人修三摩地,先断除心欲。这是世尊之前的佛陀名号。第一决定清净明诲"。佛陀以这种方式阐释了四种清净明诲,请广大佛教徒深入学习,依法修行。

佛陀之友 首楞严王经》教导我们 "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昧"。它告诉我们,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根性选择一门法门来修持,所有的法门都能让我们根据一门法门深入无上菩提。例如,在《首楞严经》中,佛陀说:"十方十八界如来中。皆于十八界中各证无上菩提。他们之间没有高下之分。而你们却低人一等,未能在中间悟出自己的智慧。因此,我讲道。我要你们深入一门。无有妄念。其六根即得清净。" 诸佛之友 在《首楞严经》中,佛陀传授了 "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昧",教导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根基选择修行的起点。共有二十五种法门供我们选择。只要我们 "深入一门。入无妄。其六根识即得净"。

十三. 问:哪二十五法门?答:分别是六根、六尘、六识、六境和念佛法门。总共有二十五个法门。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根基选择一门深入修行。

所有佛教徒都应该知道这一点!在修行的过程中,最重要的是不要有 "妄念"。也就是说,我们所有的想法都必须是 "真实 "的。例如,《首楞严经》中有这样一段佛语 "若诸比丘心如直绳,一切皆真,即入三昧,永无魔障。我封此人为证得菩萨无上正等正觉者。我如是说,谓之佛说。若不如是说,则为波旬说"。(CBETA,T19.

O.945,第 132 页,C22~25)。

佛陀之友 什么叫 "真实"?我现在就来解释一下,请大家仔细深思。(一)真:对现象和道理的认识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,没有丝毫差错,这就叫 "真"。这就是 "真"。 (b) 妄: 当人们感知到的现象和道理与实际情况不完全一致时,或以偏概全,或言过其实,或认为有,或认为无,或认为有。这就是 "妄想"。(c) 错: 当所做的事情不安全、不有效,或不能不计后果地完成时,称为 "假"。这就是 "假"。(d) 真实:所做的事情可以安全、有效、无后果地完成。这就是 "实"。例如,《首楞严经》中说:"尔时,阿难及诸大众。听闻佛法,身心安乐。他们想起自己无始以来就失去了本心。他们已认识到世间的尘与尘分别为影。如今,他们豁然开朗,就像迷失的孩子突然遇到了慈爱的母亲。合掌礼佛。愿闻佛陀开示身心,真、妄、假、实。"

因此,所有佛教徒!所谓 "心如直弦,万法唯真,入于三昧",就是说我们要把自己的心训练得像一个弓箭手,手握弓弦,可以直射目标,百发百中,所思所想都是真实的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安全有效的。以这种习惯修习大手印修罗三摩地,一定能证得无上菩提。

因此,各位佛友!当我们所想或所做的事情不符合我们的意愿时,我们必须反思并改正它,然后再去做。比如,我们常听人说 "凡事往好处想"。其实,这种观念及其应用不可能真正安全有效。因此,需要加以纠正。如何纠正呢?那就是:"凡事向好的方面发展"。这就对了!什么是 "好的发展"?就是 "安全、有效、无后患"。因此,说得更详细一点,就是 "一切都应该安全、有效、无后患地发展"。

各位佛教徒 在你的所有修行中,无论你按照哪个根门 "深入浅出",只要你能够 "安全、有效、无障碍地发展一切",那么我可以向你保证,你一定能够 "安全、有效、无障碍地发展一切"。那么我可以向你保证,你一定会直指无上菩提。

所有佛教徒都应该知道 当行为造成危险时,它被称为 "危险行为"。当行为是安全的,它被称为 "正确的行为"。如果行为无效,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,则称为 "非法行为"。如果行为有效,并能达到预期目标,则称为 "达摩行为"。当行为导致后果时,称为 "不净行为"。如果行为避免了后果的产生,则称为 "戒行 "或 "净行"。如果一切行为都不会导致后果,则称为 "清净持戒"。

诸佛之友 正如经中所说:"佛在《杂阿含经》中说:"以正行.... 佛法得以实践。心无爱欲。心无爱欲。所有的愿望都将实现"(CBETA,T02,o.99,p.273,a13)。

(CBETA,T02,o.99,p.273,a13)。

所有佛教徒 总结今天的课程:《首楞严经》云 "阿难尊者因自身修为不够,便请释迦牟尼佛开示,在证得无上菩提之初,应采用何种方便善巧的法门。佛陀为大众开示了 "大佛顶首楞严三昧",即教导大家从二十五种法门中选择一种,如实修持,不假外求,这样才能使一切坚固不坏。

好了!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,希望所有佛教徒都能安全、有效地领悟和运用,不要产生任何后果。下课!祝大家智慧圆满,吉祥如意!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Copyright 2019-2030 善导梵修平台 善导梵修平台网站地图sitemap.xml tag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