构建和谐社会:第二届多元宗教与文化对话国际会议的深远影响

编辑:admin 发布时间:2024-04-27 浏览:580次

和谐世界需要宗教教育

第二届多宗教与文化对话国际会议

孟加拉国达喀尔,2010 年 11 月 26 日

尊敬的总理阁下 Z. Nouhou 先生 尊敬的总理阁下,尊敬的 Z. Nouhou 博士。Z. Nouzou Israng 博士、各位学者和嘉宾:

Greetings!

非常感谢邀请我参加第二届多宗教和多文化对话国际会议!本次会议的主题是 "宗教和平"。精研佛法五十九年的净空法师深深懂得,要拯救当今世界,只有通过多种宗教的团结合作、共存共荣才能实现。多宗教的团结合作,必须以宗教教育为基础,深入研读经典,相互交流学习,求同存异,团结合作才能产生长久的、永恒的效应。今天,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信教。如果我们能在各宗教长老的引导下,认真学习真主、上帝、佛陀的伦理、道德、因果等普世教育,贯彻诚、慈、谦、爱和敬、仁、义、忠、恕的精神,那么,世界上的诸多灾难和冲突确实可以得到有效化解。

教育首先要重视宗教信仰。

宗教 "一词在汉语中有如下含义:

宗教 "一词在汉语中的解释如下: *"宗 "有三义:主要、重要、尊贵。

宗教 "一词有三层含义:教育、教导和教化。

换句话说,"宗教 "是主要的教育、重要的教导和可敬的灌输。

宗教教育

目的:觉悟诸法实相(知天地与我同根,万物与我一体)。

效果: 获得究竟的幸福和智慧(爱护众生、服务众生)。

宗教教育是实现和谐社会和幸福人生的指南。如果我们只注重外在的形式,而不能理解经典教义的内涵并加以领悟,那么它往往会沦为一种狂热的信仰,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。

古兰经》说:"真主确是仁慈的"。天主教和基督教说:"上帝爱世人"。孔孟之道以仁义忠恕为本。大乘佛教的宗旨是真诚和慈悲。因此,"仁、爱、诚、敬、谦 "是世界各宗教的教义。教学内容包括伦理、道德、因果、哲学、科学五大类。前三者属于普及教育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都应学习。后两类是少数人深入学习的内容。

救世必须恢复宗教教育

近两年来,我们通过学习中国唐代贤首大师的《还妄归真观》,更加透彻地认识到宇宙万法本是一体,都是自性的显现。一念生时,万物同时显现,有则有,无则无,有则无,无则有,有则无,无则有,有则无。这就好比电视画面的变化千变万化,但并非出自同一屏幕。不同的画面是由于不同的频率波动造成的。频率的波动可以比作心;心一动,万物皆现。所以佛陀说:"一切法从心想生。

请看,人类的一切悲欢离合、吉凶祸福,世间的一切矛盾和冲突,地球上的一切天灾人祸,都是因为人类不了解宇宙和人生的真相,生来就有妄情和执着,就有自我和他者之分,就把自己心灵的矛盾和冲突,扩大到一切人、事、物的矛盾和冲突,甚至扩大到整个自然环境的矛盾和冲突。这就是为什么灾难会层出不穷、愈演愈烈的原因。其实,自然灾害也是由人心激发的。佛曰:风为果,贪为因。火为嗔之果,恚为因。风灾是愚痴的结果。地震是果,傲慢与不公是因。若想化解灾难矛盾,必须从自己的身心做起,真正肯定众生本是一体,万法本是和合,才会生起真诚的慈悲、谦卑、尊重和爱。

无量寿经》中说:"佛所游处(普及神教的地方),国中多有化生之人。天空祥和,日月清明。风调雨顺,灾祸不生。国富民安,无需战争。崇德尚仁,礼尚往来。国无盗贼,无怨无告。强不凌弱,各得其所"。因此,化解灾难最根本的方法就是 "勤修戒定慧,息嗔痴"。各种祈求虽然有效,但并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。只有普及伦理道德和因果教育,彻底改造人心,才能标本兼治,拯救地球于纷繁复杂的问题之中。

恢复宗教教育必须从根本上着手。

佛家有云:"戒定慧",世间法的修炼也不离此理。例如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儒释道三家是教化的精髓。这三家学说浩如烟海,但儒家的根本是《弟子规》,道家的根本是《感应篇》,佛家的根本是 "十善业"。这三种教育是众生与生俱来的智慧和德行,不分国家、民族、宗教,不分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只要能认真学习,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。三家教育如此,儒释道教育如此,各种宗教教育也是如此。每个宗教都有自己应该遵守的基本戒律。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一点,心性自然会清净安定。如果不从扎根教育入手,不学习经典,就如同无本之木、无源之水、瓶中之花、空中楼阁,仅仅是学术研究,难以获得离苦得乐、迷者转悟、凡人转圣的真正利益。

建立长期课堂教学实验模式

鉴于多宗教团结合作、相互交流的紧迫性,今年我们在澳大利亚净土学院开展多宗教实验班,邀请新加坡伊斯兰教长老哈尼夫先生为我们讲授《古兰经》和《圣训》,邀请澳大利亚基督教长老彼得先生为我们讲授《圣经》。我们希望以此为指引,呼吁各宗教在宗教祈祷之外,更加重视宗教教育,并长期办班,通过网络电视向世界人民宣讲神圣教育的意义。并建立一个实验基地,让宗教讲师以身作则,带领所有人学习真主、上帝、佛陀,学习神圣的真诚和慈悲、谦卑、爱和尊重、仁义、忠诚和宽恕,这些都是教育的最高价值。正如我们过去在中国庐江汤池小镇所做的那样,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,民风明显好转,这就是一个真实的证明。

构建和谐社会:第二届多元宗教与文化对话国际会议的深远影响

去年年初,电影《二-一二》在全球热播,给了我们极大的警示。如今,世风日下,人心不古,道德沦丧。作为佛门弟子,我们不能忽视这一信息。为了帮助世界避免灾难,我们只能认真断恶修善,尽自己的一份力量。如果能以至诚、慈悲、博爱、恭敬、仁慈、忠恕的精神生活和工作,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,那么各种职业都是为众生服务的神圣事业。在这些事业中,最重要的是讲经说法,弘扬圣教,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。因此,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义不容辞的多元文化教育工作者。例如,真主传教三年,穆罕默德传教二十七年,释迦牟尼传教四十九年,他们都是以身作则,不间断地传教,在行为、言语、静默、动作上都与真诚和慈悲相应。因此,宗教信仰者必须深刻认知 "和谐世界需要宗教教育",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,兢兢业业,恪尽职守,落实伦理、道德、事业 我唯一能说的是,这是一个浅薄的经验,我想把它提供给大家,请大家教教我!

感谢大家的帮助。

大会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!

诸位长辈,吉祥如意

Shi Jingkong 2010 年 11 月 2 日

印尼伊斯兰教法 印尼释迦亚都拉(Siddhartha Yadura)伊斯兰大学名誉博士

澳大利亚净土学院院长

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格里菲斯大学名誉教授


参考资料

标签:

Copyright 2019-2030 善导梵修平台 善导梵修平台网站地图sitemap.xml tag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