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善导梵修 > 放生果报 > 放生多少次身体能好起来啊,盘点游泳对身体带来的好处

放生多少次身体能好起来啊,盘点游泳对身体带来的好处

时间:2024-08-29 13:49  来源:未知  阅读次数:803

放生多少次身体能好起来啊,盘点游泳对身体带来的好处

10、业障有三种,一是烦恼障,二是业障,三是报障。烦恼可分根本烦恼及随烦恼;随烦恼又有大随烦恼、中随烦恼,及小随烦恼三种。大智度论言:「烦恼能令心烦,能作恼故,名为烦恼。」

二、放生鲫鱼还是鲤鱼好

1、烦恼障:烦恼令人心烦意乱,不知善恶,不分邪正,不明事理,不能修证菩提。凡夫因见思烦恼,迷真谛空理,障实智菩提;二乘圣人,因尘沙烦恼,迷于俗谛妙有,障方便智菩提;菩萨因无明烦恼,迷中道理,障真性菩提,故名烦恼障。

2、业障:业障能系缚众生于九界升沉,不得解脱。凡夫由见思烦恼,造有漏业,障碍进修圣道,系居三界,不得实慧解脱:二乘因尘沙烦恼,造无漏业,障碍进修六度万行,系居化城,不得方便解脱:菩萨因无明烦恼,造亦有漏亦无漏业,系居实报土,不得真性解脱:总名业障。

3、报障:众生由业力牵引,接受三土果报,滞留生死,不能证入涅盘。凡夫作有漏善或恶业,报生同居土,受分段生死,障性净涅盘;二乘作无漏业,报生方便土,受变易生死,障方便净涅盘;菩萨由亦有漏亦无漏业,报生实报土,受微细变易生死,障圆净涅盘;总名报障。由三烦恼,障三菩提;由三业障,障三解脱;由三报障,障三涅盘,故名三障。

4、烦恼障是惑,众生因烦恼惑而作业,因业而受报;受报时再作业,再招报苦果;如是惑,业,苦循环不息,是以生死不绝,苦恼无量。欲免生死轮回之苦,必须忏悔。

5、今言忏悔,先忏烦恼障,因为烦恼是众生的怨贼,能劫夺人的功德法财,能伤害人的法身,能杀害人的慧命,使人漂溺生死苦海,羁留三界牢狱,不得出离;是以六道牵连,四生不绝,恶业无边,苦恼无尽。今向十方极微尘剎数佛前,心生厌离,求哀忏悔,誓杀烦恼贼,是名忏悔烦恼障。

6、次忏业障,业指身口意三业。先忏身誓不再造作杀、盗、淫业;次忏口誓不再犯妄言、绮语,两舌,恶口;再忏意业,誓断贪瞋痴三毒。因为三业恶因,能招感六道苦果,若不忏悔,将轮迥不息,生死不止,故当忏悔,三业恶因,是名忏悔业障。

7、最后忏悔报障,报是果报,三业恶因,报招三涂,苦恼无量,无法幸免,唯有依普贤行愿力,志诚忏悔,始可消除。如经言:「往昔由无智能力。所造极恶五无间;诵此普贤大愿王,一念速疾皆消灭。」诵大愿王即是忏悔,既能忏悔,罪即除灭,得生善处,见佛闻法,是名忏悔报障。

8、「菩萨自念」以下,是明所忏业之多。业有善业、恶业及不动业,今要忏除,唯取恶业。贪瞋痴是作恶业的恶因,身口意是作恶业的助缘,众生自从无始劫以来,迷真逐妄,执我、执法,引生贪瞋痴三毒。由于三毒策动身口意三业,身则造作杀、盗、淫;口则妄言、绮语、两舌、恶口;意则贪、瞋、痴。所作恶业,实在无法?计,故说:「发身口意,作诸恶业,无量无边。」若然业的本身,如世间之物质,各有实体,将尽虚空界,亦不能容受。

9、我今悉以清净三业,遍于法界极微尘剎,一切诸佛菩萨众前,诚心忏悔,后不复造,恒住净戒,一切功德。

10、此明能忏之相,「遍于法界极微尘剎,一切诸佛菩萨前」,是说明忏悔之境,「诚心忏悔,后不复造,恒住净戒,一切功德」,是忏悔之愿。昔日由于贪瞋痴等心理毛病,策动身口,作诸恶业,今既知过,诚心忏悔,悔恨过去三业不净,胡作妄为,痛改前非,誓不再造,则不但身不再造杀、盗、淫等恶业,反而常行放生,乐善好施,严持佛的禁戒。口不但不再犯两舌、恶口、妄言、绮语,反而说和乐语,柔善语,真实语,劝勉、鼓励等语,甚至宣扬演说佛的正法,称赞三宝功德。意不但不再为贪瞋痴所惑,反而进修不贪不瞋不痴三善根,促进三业清净,增长一切善法,不再犯身口意三等过失,永恒住于佛的清净禁戒中,自然灭罪生福,积集一切功德。

标签:

推荐内容
热点内容
精彩推荐
友情链接: Friends Links